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廖正华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为了做出东进苏州、常州的姿态,曾国藩带着张运兰等一万多将士从江北的宿松渡江南下,在祁门扎下营寨。同时,他煞有介事地拟定了一个三路进兵夺取苏常的作战计划,上报给清廷:一路从池州进攻芜湖;一路从祁门向旌德以北推进,进图溧阳;一路分别防守广信、玉山,进图衢州。

其实,当时太平军刚刚攻克江南大营,兵势正盛,而曾国藩手下并没有好的统将,是完全不可能三路进兵,深入太平天国中心区域的。所谓的三路进兵,只是曾国藩为了敷衍咸丰皇帝,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并不会真正执行。

不过,咸丰皇帝看到曾国藩的奏章之后,很是欣慰。不知他是真看不出曾国藩在敷衍他,还是虽然看出来了也不好太过苛责。反正,这位昏庸无能的皇帝最终相信了曾国藩的忠心。

祁门位于安徽西南部,是安徽、江西、浙江三省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注定祁门将是太平军的主要攻击区域。然而,祁门并不是一个驻兵的好地方。它的四周全是高山,从军事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绝地,只要太平军占据四周的高山,就可以居高临下,一举端掉曾国藩的老巢。

曾国藩的那个幕僚们看到了危险,都劝曾国藩找一个靠近长江的城镇驻兵,因为那样可以和长江中的彭玉麟、杨载福湘军水师取得联络,就不会有覆灭的危险。其中,李鸿章的态度最为坚决。

李鸿章等人只是从军事角度考虑,担心曾国藩的安危,而曾国藩自己却有着更深的考虑。他很清楚,他现在不能躲在长江边。因为那样做的话,完全没有东进苏州、常州的态势,咸丰皇帝会怀疑他不听调遣、拥兵自重,言官们也必将纷纷上书弹劾他。到时候,局面就被动了。反之,如果驻兵祁门,被太平军攻击一番,让大家都看到东进的危险,那么不但言官们无话可说,咸丰皇帝也不好再责怪他。最终,所谓的东进,也就可以不了了之了。此举虽然危险,但却是避免局面被动的唯一选择。所以,曾国藩不顾幕僚们的纷纷反对,坚持驻兵祁门。

东进苏州、常州的风波刚过,曾国藩又遇到了另一件麻烦事。原来,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兵锋直逼北京。满清贵族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铁骑和胜保率领的八旗兵在北京郊外的八里桥与英法联军决战,结果大败。僧格林沁狼狈逃窜,胜保还受了枪伤。昏庸无能的咸丰皇帝一看形势不对,赶紧逃亡承德避暑山庄。同时,他向曾国藩发出谕旨,命湘军精锐鲍超部北上救援。

曾国藩接到这份谕旨后,感到非常为难。一方面,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作为大清的臣子,他不该阻止鲍超为国家效力,为朝廷尽忠,理应允许他北上,与侵略军决一死战。但是,当时湘军和太平军在安徽的决战即将打响,一旦鲍超北上,湘军将失去霆字营这支湘军当中最能打硬仗的部队,这对战局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曾国藩实在不愿意鲍超北上。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