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溯流者

溯流者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小述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我最初打算把这个故事写成一本轻小说,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一来自己对轻小说缺乏足够的了解,担心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来是因为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我想要讨论的问题太大,轻小说更偏向于情节化,担心最后会使故事风格变得不伦不类。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近三年,最初的设计,还是让这本书前后两部分的风格,显得有一点割裂。

在这本小说创作的同时,我继续思考着有关“比喻论”的问题——既然我厚颜在最后面给它加上了一个“论”字,总是希望它可以更细致精准一点的。

人们使用语言来描述世界,而由于语言本身的不准确,所以这种描述也是不可能准确的,只是人类对宇宙的一种比喻而已。物理学是人类对描述世界的这种行为最极致的一种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同样无法跳脱“比喻”的范畴。在人类早期的世界观里,这种“比喻”的特性非常明显,比如中国古人“地如棋盘,天如穹顶”的说法,比如北欧神话里的“世界树”猜想,佛教神话里的“三千世界”理论等等。但是自从牛顿大神开始,人类对世界的描述开始被冠以“理论”之名,其比喻句的特性被逐渐隐藏了起来。

现代的物理学理论,为了解释清楚已知的物理现象,往往会引入大量的物理概念,比如胶子、费米子、希格斯玻色子等等。这些概念,从名称上看,似乎都是已经被证实存在的物质,但是事实上,这种概念更像是一种生造出的工具而已,它们只是展现出科学家所需要的一部分特性,用来解释人类所能观测到的物理现象,然后这些概念就被无情地抛到了一边。作为一种物质,这些概念本身就应该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本身应当拥有着方方面面的特性,而任意的一种特性,都足以改变整套物理学理论的走向。而在这些理论中,这些物质的属性并非从研究中得来,而更像是被科学家们自行规定的。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解释宇宙,那么恐怕结果就只能像是这本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每解开一个谜团,就会带出更多的新的疑问。

因而,物理学所描述的宇宙,只能是一个近似真相的宇宙模型,这个模型就是喻体,物理学的理论就是比喻。

既然物理学的理论是一种比喻,那么本体是什么?一定就是整个宇宙本身吗?那可不一定,本体有可能只是宇宙的某一部分。科学家们对宇宙的研究,很多时候处于一种盲人摸象的状态:甲摸到了象牙,认为宇宙像一个萝卜;乙摸到了象耳,认为宇宙像一把大蒲扇;丙摸到了象腿,认为宇宙像一根柱子;丁摸到了象尾,认为宇宙像一条绳子。

当他们各自的理论不断延伸,触碰到一起的时候,却会发现他们的理论无法结合起来——一个萝卜加一把大蒲扇加一根柱子加一个绳子,是一个什么东西?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溯流者
返回顶部